逸仙电商翻盘?敷尔佳、悠宜线下首店?科丝美诗破百亿?|聚焦全球


发布时间:

2025-10-19

逸仙电商翻盘?敷尔佳、悠宜线下首店?科丝美诗破百亿?|聚焦全球

 

1、研发飙升,亏损锐减,逸仙电商迎来翻身战?

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11月20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77亿元,同比下降5.7%。然而,研发费用作为总净收入的百分比从3.4%增长到3.7%。尽管可归因于总净收入下降的去杠杆效应,这一变化仍释放出公司在逆势中的战略信号——即使营收面临一定压力,公司仍坚持长期主义,押注创新驱动的未来增长。逸仙电商在今年5月启动的全球创新中心的研发投入确实带来了成果,例如“妆养一体”的产品创新——“仿生膜”精华口红、独家专研技术VC透皮吸收技术和纳米包裹缓释技术、抗衰老新方案超A醇分步抗老等等,这些科研成果为跨品类协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强化着逸仙电商的技术壁垒。更重要的是,这些突破展现了逸仙电商从“营销驱动”向“研发驱动”转型的决心,为长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季度逸仙电商的亏损幅度明显收窄,从去年同期的2.315亿元降低至1.211亿元。这看似“回春”的数据背后也需要注意潜在隐忧。一方面,亏损收窄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上的改善,例如优化供应链、精简营销开支以及提高单品毛利率。这些调整固然显示管理层的精细化运营能力,但效果更接近“降本增效”的短期策略,而非“开源”驱动的长期增长。另一方面,逸仙电商的市场表现仍明显受制于国内彩妆市场环境的严峻,彩妆品牌净收入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滑。如果公司现有品类和渠道上无法持续突破,亏损收窄就可能只是“账面好看”。下一阶段,逸仙电商或许需要更果断地深挖护肤品类、拓展新客群,加速构建自身的护城河。

逸仙电商以完美日记等彩妆品牌起家,但在第三季度,旗下高端护肤品牌Galénic、DR.WU和Eve Lom拉动总净收入同比增长10.5%,成为财报中的亮点。这一转变背后,既有宏观环境驱动,也有公司策略调整的成果。从行业层面来看,消费者对护肤品的关注度正持续上升,逸仙电商押注护肤品类,是顺应市场趋势之举。然而,护肤板块是否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仍待长期验证。从企业策略来看,逸仙电商通过旗下护肤品牌法国科兰黎、达尔肤和 EVE LOM 伊芙珑在抖音、天猫等平台的深耕,实现了销量和口碑双丰收。这种线上渠道的成功或依赖于流量红利和直播电商的爆发,但这类打法同样容易受限于平台规则变化,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大私域流量、提升用户复购率,助力公司收入扭亏为盈,仍是关键问题。

总体来看,逸仙电商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出一定的积极转变,尤其在护肤板块的突破和成本管控的成功。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数据修复”到“增长修复”的跨越。未来,唯有通过持续的品类优化与差异化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美妆个护市场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1、10月化妆品零售额逆势飙升40.1%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468亿元,同比增长40.1%,这一涨幅不仅结束了化妆品类零售额连续4个月的下跌趋势,而且超过了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的同比涨幅。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尤其是双十一”购物节的提前布局,以及国货美妆品牌的崛起和消费者对美妆产品认知的提升。

2、科丝美诗2024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

韩国化妆品OEM巨头科丝美诗(COSMAX)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529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44亿元),同比增长15.6%;营业利润为43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5亿元),同比增长30.4%。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高达1.608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3亿元),有望全年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大关。韩国本土市场表现强劲,销售额同比增长20.8%,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2.7%。尽管中国市场业务比例有所下降,但科丝美诗全球业务布局稳健,增长势头不减。公司通过调整最小起订量、提升小批量生产速度、组成专门的营销机构等措施,成功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销售额。

3、莹特丽亚洲市场增长显著

意大利化妆品OEM巨头莹特丽集团(Intercos)近日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集团前三季度净销售额同比增长5.4%,达到约7.75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9.13亿元)。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1.6%,约为2.75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莹特丽在彩妆、护肤品及头发和身体护理业务上均实现增长,特别是亚洲市场表现亮眼,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30%。若保持当前增长势头,莹特丽今年营收有望突破80亿元人民币

4、1-10月海南进口额降幅收窄

11月18日,海口海关发布1-10月海南外贸进口主要商品统计表。统计表显示,1-10月美容化妆品及洗护产品进口额为97.81亿元,同比下降33.7%。从1-3月到1-10月,该类产品进口额的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61.3%、53.5%、52.2%、48%、43.6%、38.8%、37.6%和33.7%,降幅逐步收窄,显示出市场适应和恢复的迹象。

同比下降的现象或是受到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信心减弱、旅游零售影响及全球供应链问题的影响。国货品牌的崛起,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进口化妆品市场造成了冲击。

然而,2025年海口封关或将对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额产生积极影响。“零关税”政策将降低进口成本,刺激高附加值消费品供给,拉动消费需求。同时,跨境电商和免税购物政策的优化,将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渠道。资本和数据流动的自由化,也将为进口商提供更便捷的资金流动和更低的交易成本。2025年封关后,预计美容化妆品及洗护产品的进口额将得到提振,市场有望逐步恢复增长。

 

1、中检院发布最新版《已上市原料信息征求稿》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于2024年11月15日发布了《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再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稿在原有基础上将收录范围从特殊化妆品扩展至普通化妆品,收录原料增加1344,达到了3578,使用量信息增至5240,为化妆品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安全性数据

此前,中检院于2024年4月首次发布了《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这是对批件有效期内特殊化妆品中已使用原料使用量的客观收录。该文件的发布旨在引导化妆品行业提升化妆品安全评估能力和水平,规范开展化妆品安全评估工作,并推进化妆品安全评估制度的有序实施,帮助企业收集和使用现有原料安全性数据

 

1、奢侈品购物平台麦多多被曝卷款跑路

奢侈品购物平台麦多多被曝涉嫌卷款跑路,涉案金额可能高达数亿元。该平台以低价投资黄金为诱饵,起初正常发货以骗取用户信任,随后转为只收钱不发货。11月7日,麦多多App社群解散客服失联,办公地点人去楼空。受害者遍布全国,已组建微信群超过400。麦多多所属的上海麦个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23日,法定代表人陈凯文拥有公司100%股权。目前,上海警方已经立案调查,公司负责人已被抓获

2、丝芙兰否认特朗普竞选捐款指控

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Sephora)近日否认了社交媒体上关于其向特朗普竞选活动捐款的指控。丝芙兰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公司不向政治候选人提供企业捐款,其使命是为所有人创造温馨的美容购物体验。此前,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帖子呼吁抵制丝芙兰,声称其涉嫌捐款给特朗普。

3、三甲医院医生美妆代言被明码标价

近期,三甲医院医生在美妆代言领域被明码标价的现象引起了公众关注。这一合作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医生们被中介公司精心包装,并以几万到几十万的价格“打包出售”头衔和照片给品牌方。这些医生通常被品牌方用来背书,声称其参与了产品的研发或拥有科研技术专利,尽管他们可能并未真正参与其中。

这种现象引发了关于医生代言合法性和道德性的讨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但在美妆产品领域,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规限制医生站台背书。然而,医生代言必须保证产品的真实合法性,不能进行虚假宣传。随着监管的收紧,这种以医生背书为卖点的营销行为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约束

图片

1、新氧推出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

新氧近日宣布推出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定位为“品质一致”、“消费得起”、“触手可及”,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医美抗衰解决方案。新氧已在9座城市开设17家诊所,服务超过3万名用户,订单量突破10万单。

面对医美行业供需错配资源分布不均价格高昂等消费痛点,新氧青春诊所推出了青春原创系列、经典系列、万支大师团等三个系列的全新产品,包括超声线雕、紧肤超水光等热门项目。品牌通过AI数智化系统物联网技术,实现门店的标准化、数智化管理,减少消费者等待时间,提供标准化服务

新氧还宣布将向全行业提供经营理念、产品管理等标准化方案,推动医美行业品质化、标准化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新氧在医美产业链的布局,也有望解决消费者在医美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新氧青春诊所品牌的推出,标志着新氧在医美领域的进一步深耕,对提升医美服务质量和消费者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2、爱茉莉重心从中国转移至欧美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近日宣布全新战略规划,将重心从中国市场转移至美国、欧洲等地区。过去,韩妆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极高,但近年来增长放缓,特别是在2019年后,中国市场对韩妆的需求大幅下降。集团表示,将通过强化品牌竞争力、全球再平衡、增强渠道应对能力及准备未来增长等核心战略方向,以实现全球市场的多元化。此外,集团还计划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革新,提升客户体验,并设定了年均10%的销售增长目标,期望在2027年达到12%的营业利润率。

3、联合利华旗下药妆店GARANCIA宣告闭店

联合利华旗下高端药妆品牌GARANCIA格蕾森亚近日宣布将关闭其在中国的店铺。该品牌由法国药学博士Savéria Coste于2004年创立,曾是欧洲销量TOP5的药妆品牌。2019年,联合利华收购了GARANCIA格蕾森亚,并在202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然而,由于持续亏损高昂的营销成本,品牌未能完成销售预期,导致无法维持运营。GARANCIA格蕾森亚在小红书官方账号上表示,因授权年底到期市场环境的残酷竞争,将做出闭店告别。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并非由联合利华中国直接负责,而是由经销商操作。GARANCIA格蕾森亚的闭店,反映了一些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水土不服”的问题。

4、相宜本草终止IPO辅导

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宣布终止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上市辅导工作,结束了其超过十年的上市之路。相宜本草基于战略发展和未来资本运作规划,与中金公司友好协商后签署了终止协议。自2012年首次提交IPO招股书以来,相宜本草的上市进程一直充满挑战。公司曾因与投资方矛盾放弃IPO计划,并在2022年重启上市辅导,但最终再次选择放弃。

相宜本草成立于2000年,专注于中草药护肤品开发,但近年来业绩下滑,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尽管如此,相宜本草在2022年“双十一”期间销售额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88%,显示出一定的市场活力。未来,相宜本草是否重新审视战略定位,寻找新的增长点,仍有待观察。

5、多肽护肤品牌Oneskin宣布完成A轮融资

近日,巴西科技护肤品牌OneSkin宣布完成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Selva Ventures领投,Plus Capital、Unilever Ventures、Able Partners等多家投资方参与。OneSkin成立于2016年,由四位博士科学家创立,专注于通过尖端科技重新定义皮肤衰老。其核心成分OS-01专利肽经过临床证明,能有效逆转皮肤的生物年龄。此次融资将用于扩大研究计划开发创新配方,并扩大其在抗衰老护肤品行业的影响力。OneSkin的产品已覆盖美国、英国、欧洲、加拿大、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市场,并计划继续扩大其全球影响力

6、DIVI少数股权被NORWEST收购

头皮健康品牌Divi Scalp & Hair Health近日宣布获得风险投资和成长股权投资公司Norwest的少数股权投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推动Divi的国际扩张、在美国主要都市区域的国内规模扩大,并深化与Ulta Beauty、Ulta Beauty at Target和Amazon等关键零售商的合作关系。自2021年推出以来,Divi凭借其创新产品和对消费者头皮及头发健康需求的深刻理解,迅速成为备受追捧的品牌。Divi的创始人Dani Austin表示,Norwest的加入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她对即将到来的发展感到自豪和兴奋。Norwest的普通合伙人Sonya Brown将加入Divi的董事会,她和她的团队在将强大的创始人领导品牌扩展为全球知名品牌方面拥有独特的专业知识。Divi的产品线包括洗发水、护发素、治疗面膜和干洗发产品,价格从20美元到136美元不等。

7、雅诗兰黛合作OpenAI推出研发模型

近日,雅诗兰黛公司(ELC)与OpenAI合作,利用AI技术提升品牌洞察力与创意。公司已开发240个定制GPT,助力员工高效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此外,ELC与微软合作成立AI创新实验室,进一步拓展全球战略关系,利用Azure OpenAI服务,增强旗下20多个高端美容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并加快产品市场投放速度。雅诗兰黛首席数据官简·劳德表示,AI合作保护了公司75年以上的数据资产,并使产品推出更高效。

8、UNNY CLUB悠宜全国首家线下门店开业

近日,UNNY CLUB全国首家线下门店在龙湖杭州金沙天街盛大开业,标志着品牌正式进军线下市场。门店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互动式美妆体验区吸引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体验。佩莱集团创始人许青松、联合创始人麦琪等出席剪彩仪式。

UNNY CLUB自2014年创立以来,已推出100+spu,500+sku,覆盖71%高校人群,服务超1亿年轻用户。品牌计划2025年布局80-100家门店,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3年500-800家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拓展线下渠道。UNNY CLUB的开业不仅是品牌发展的重要一步,也展现了其母公司佩莱集团对线下零售渠道的重视与信心。

9、敷尔佳首家线下门店开业

11月20日,专业皮肤护理品牌敷尔佳在哈尔滨机场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标志着品牌在线下零售领域的新拓展。开业期间,即从开业日起至12月28日,顾客可以体验品牌带来的专属福利。此次线下门店的开设,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直接的产品体验和购买渠道,也是敷尔佳在多渠道布局战略中的体现。

新门店的开业将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客户群体,提升品牌体验,并增加品牌在线下的可见度。随着线上竞争的白热化,线下门店的开业无疑为敷尔佳带来了新的成长机遇,有望成为品牌新的增长点

10、肌先知母公司麦凯莱面临破产清算

曾在2022年4月登顶抖音电商美妆榜首的肌先知,其母公司深圳市麦凯莱科技有限公司近期面临破产清算。麦凯莱因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巨额账款,被超40个自然人申请破产。公开资料显示,麦凯莱成立于2009年,主营数码科技后跨界进入美妆个护市场,旗下拥有BodyAid(博滴)、Dentyl(邓特艾克)、Loshi(乐丝)、魔法符号等多个品牌。此事件反映了美妆白牌在电商平台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流量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许多白牌难以为继。同时,这也预示着美妆产业“快攻快打”模式的失效,品牌需转向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11、亚马逊入局医美医疗,推固定月费服务

亚马逊近日宣布,为Prime会员推出医美医疗固定月费服务,涵盖抗衰老、晕动病预防、睫毛生长及男性脱发和勃起功能障碍(ED)治疗。该服务以其价格优势便捷性迅速引起市场关注,甚至导致其竞品远程医疗概念股Hims & Hers股价日内暴跌超过18%

亚马逊利用其自营药房和物流优势,提供快速药品配送,并强调隐私保护。该服务基于2022年收购的One Medical平台进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医美医疗领域的布局。

12、毛戈平已通过港交所聆讯

中国高端美妆集团毛戈平已顺利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计划于11月21日启动预先路演及投资者教育活动。预计12月,毛戈平将正式在港交所启动IPO,目标交易规模约3亿美元。此前,毛戈平已完成港股上市备案,中金公司担任此次上市的独家保荐人。

13、Celine任命全球传播总监

Celine近日宣布,Emilie Leblanc被任命为全球传播总监,该任命自2024年11月19日起生效。Leblanc将直接向Celine首席执行官Séverine Merle汇报,并成为公司执行委员会的一员。Leblanc的丰富经验主要在YSL,她曾担任全球营销和国际广告主管长达10年。此后,她在路威酩轩集团旗下的Reossi担任国际营销总监,并在重返Saint Laurent后获得两次晋升。LVMH集团希望借助Leblanc的加入,在Celine当前势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巧妙融合法式风格与多元文化元素。

 

1、Mibelle 推出可对抗黑眼圈和眼袋的新原料「VividEYE」

瑞士生物美容品牌Mibelle Biochemistry 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 VividEYE™ 的创新原料,专为对抗黑眼圈和眼袋而设计。这款原料源自有机苹果薄荷叶提取物,通过强化血管网络和改善液体排出,有效减少眼袋体积和黑眼圈。临床研究表明,VividEYE™ 能显著提升眼周亮度抑制黑色素形成,并加强皮肤屏障。其成分苹果薄荷叶提取物、麦芽糖和水,均符合COSMOS和NATRUE认证标准。VividEYE™ 的问世,为追求年轻活力眼周肌肤的消费者提供了全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