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亿元押注医美却遭滑铁卢?老牌日化巨头陷转型困局
发布时间:
2025-08-17

“医美成破局新引擎?”
近日,拉芳家化完成对肽源(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肽源生物)的战略投资。根据公告披露,本次投资金额为350万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拉芳家化持有肽源生物18.78%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官网信息显示,成立于2017年的肽源生物,是专门从事生物活性功能性原料、化妆品原料、医疗器械辅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并以重组蛋白类活性多肽、植物发酵液、脂质体包裹及微乳化应用技术为三大研发主线。目前,肽源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拥有745个氨基酸超长序列,可实现100%的人体同源性以及99.8%纯度,常用于解决医美消费者术后常见的红肿、过敏等皮肤修复难题。据了解,本次投资是拉芳家化首次对上游原料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根据拉芳家化此前披露的2024年财报显示,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89亿元,同比微增3.36%;但净利润表现承压,录得4095.24万元,同比下滑24.69%。另据其2025年Q1财报,该季度录得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下滑6.27%,净利润1309.13万元,同比骤降52.81%,盈利压力持续加大。有分析人士认为,拉芳家化战略投资肽源生物、加码布局医美赛道,此举既是公司寻求业绩突围的战略选择,也是其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的重要尝试。
豪赌医美:
一场价值上亿的转型困局
借医美打开新局面?
拉芳家化对医美赛道的布局可追溯到2021年。彼时,拉芳家化与医美国际及其下属公司深圳鹏爱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认购协议,以1.07亿元认购医美国际约7%的股权,成为其重要战略投资者。
2022年5月,拉芳家化通过纳斯达克交易所披露重大投资进展。其全资子公司Hawyu (HK) Limited与医美国际(AIH.US)达成新股认购协议,以总价人民币1亿元认购后者新发行的21413276股普通股,每股作价4.67元。此次交易完成后,拉芳系持股比例提升至医美国际总股本的约23.2%。同年7月,拉芳家化又投资了2.7亿元认购医美国际股份,两次认购金额达3.7亿元,累计持股占比超过50%,成为医美国际实控方。
然而,拉芳家化对医美国际的大手笔投入尚未取得预期成效。公开资料显示,医美国际2023年年度亏损额为0.4亿元;2024年虽实现亏损收窄,但仍出现0.25亿元亏损。财报数据显示,拉芳家化对医美国际的战略投资已产生显著减值影响。截至2024年年底,医美国际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仅为7283.57万元。在拉芳家化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4.69%的背景下,业绩压力进一步加剧。
究其原因,既有医美国际自身的经营困境,亦有拉芳家化跨界布局的短板。一方面,医美国际面临医疗耗材成本居高不下,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服务价格下行,形成“剪刀差”,挤压毛利率。根据公司公告,医美国际2024年其毛利率降至44.7%,较2022年下滑8.4%。此外,医美行业依赖营销获客,但公域流量成本持续上升,尽管医美国际尝试转向私域老客户运营,但整体营销效率仍较低。
另一方面,作为传统日化企业,拉芳家化在医美产业链整合、生物活性成分研发等方面积累不足,难以有效赋能医美国际;拉芳家化的主业是洗护、护肤品,而医美国际属于医疗美容服务,两者业务协同性较弱,未能形成“美丽产品+美丽服务”的预期联动。
冰火两重天的医美市场
近年来,医美、轻医美市场热度不减。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7年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2%,其中非手术类医美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2046亿元,并在2030年达到4157亿元。
在颜值经济、医美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医美行业的利润却出现了下滑。多家医美上市企业发布财报显示,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坐拥30家医美机构稍微华韩股份表示,2024年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62%至74%;ST美谷更是深陷3.2-4.5亿元的巨额亏损泥潭。有业内人士指出,医美行业利润走低主要源于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对消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医美等非必需消费的支出趋于谨慎,导致整体市场规模增长放缓。
二是行业监管政策持续收紧。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医美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虽然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规范了行业秩序,但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医美机构在合规运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资质不全、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三是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近年来,大量MCN机构跨界进入医美领域,通过新媒体渠道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兴起导致传统医美机构获客成本大幅攀升,对既有运营模式形成严峻挑战。
老牌日化生死劫
困在昨天的巨头
数字背后的结构性危机
重金押注医美赛道背后,是拉芳家化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转型豪赌。当前,这家老牌日化企业正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发展困局,其核心日化业务也深陷增长困境,传统优势阵地正被逐步蚕食。
2024年度财报数据揭示,拉芳家化正经历艰难的业务转型阵痛。其赖以起家的洗发露业务出现“断崖式下跌”,生产量同比锐减40.62%,销售量同步下滑37.83%,这一核心品类的营收占比已从2020年的68%降至2024年的不足45%。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试图转型的高端护肤产品线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新业务对整体营收的贡献率仍低于15%。
从营销与研发投入的对比来看,拉芳家化2024年的营销费用高达2.83亿元,同比增长32.27%;研发费用为4160.81万元,同比增长19.59%,研发费用率为4.68%。
尽管拉芳家化近年来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并借助AI技术优化研发布局,例如与华为、中国移动合作建设智能工厂,推动数字化转型,但相较于国际日化巨头,其研发强度仍显不足。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强化品牌营销,2024年销售费用率达到31.86%,同比提升6.96%,显示出其对市场推广的高度依赖。
营销费用高企之外,拉芳家化还面临爆品缺失、品牌老化等问题。根据2024年财报,“拉芳”、“雨洁”仍然是公司支柱品牌,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占总营收88.57%。其中“拉芳”的销售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9.11%;“雨洁”销售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7.98%。新品则表现平平,2024年推出的“拉芳抗皱紧致焕颜霜”未能显著拉动护肤品类增长。
年轻化转型的“形神分离”
在商业竞争的底层逻辑中,渠道网络如同企业的命脉,对任何行业而言都具有战略级意义。尤其在竞争白热化的日化领域,渠道资源的争夺早已演变为品牌之间的常态化博弈,成为决定市场份额的核心战场。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经销渠道依然是公司主要的销售渠道,占总营收70.11%,同比增长4.42%;电商及其他渠道仅占总营业29.80%。传统经销体系仍占主导,未能有效整合线下渠道与线上流量。
面对渠道结构失衡的困局,拉芳家化积极拥抱电商变革,将直播电商作为战略突围的核心抓手。依托 “国货复兴” 的市场东风,品牌通过达人矩阵合作、自播团队孵化等多元化策略,短期内实现了流量爆发式增长,试图以此为契机打破传统渠道依赖的桎梏,推动品牌向全渠道运营模式转型。
拉芳家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迟滞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尽管拉芳曾借助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实现短期爆单,但未能建立可持续的自播体系。2023年VNK品牌线上渠道停更,最终在2024年撤店,反映其在数字化运营上的持续投入不足。
此外,公司研发投入主要聚焦于产品创新,在用户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等数字化基建上进展缓慢,其电商增长主要依赖促销而非会员运营,导致复购率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拉芳家化在管理层代际传承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根据公司2024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在剔除独立董事、监事会成员后,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包括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仅有5人。
从年龄结构来看,这一管理团队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特征:平均年龄高达53岁,年龄中位数为49岁。其中,非独立董事郑清英以66岁高龄成为团队中最年长的成员,而最年轻的副总经理、非独立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张晨也已40岁。这种管理层年龄结构反映出企业在高管梯队建设上面临的代际衔接问题,可能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战略转型。
转型阵痛中的生死突围
拉芳家化的战略困局,折射出传统日化企业在新时代下的集体焦虑。从重金押注医美到布局上游原料,从包装革新到数字化转型,其每一步尝试都凸显了求变之心,却又因战略摇摆、资源错配而难见实效。
从用户画像维度看,日化与医美消费群体的重合度较低。拉芳寄希望于日化业务与医美板块的协同效应,本质上陷入“虚假协同”陷阱。两个赛道的消费决策逻辑、服务链条、品牌信任建立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强行嫁接不仅未能实现资源共享,反而分散了企业核心精力。
医美赛道的巨额亏损、线上转型的迟滞、核心品类的萎缩,以及管理层代际断层,共同构成了拉芳的“增长魔咒”。尽管其试图通过资本运作和技术投资打开新局面,但若无法解决研发与营销的失衡、渠道与数字化的割裂,以及年轻化转型的“形神分离”,则很难真正突破“老牌日化”的桎梏。
拉芳家化的转型困局深刻揭示了传统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当新旧业务无法形成真正的能力协同时,盲目的多元化扩张只会加速资源耗散。要打破当前的“增长魔咒”,拉芳亟需从三个维度进行战略重构:
首先,必须重新审视业务组合的战略逻辑。日化与医美看似同属“美丽经济”,但消费场景和产业逻辑存在本质差异。与其执着于构建虚幻的协同效应,不如聚焦于技术相关性的业务延伸,将有限的研发资源集中于头皮健康等具有技术延续性的细分领域。
其次,建立动态能力评估体系。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线上渠道的销售占比,更要构建基于消费者洞察的敏捷创新机制。可通过AI等数智化工具提升研发效率,实现从“营销驱动”向“技术驱动”的转型。
最后,推动组织能力的系统性升级。管理层的代际断层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技术+商业”的复合型人才梯队来解决,同时构建与创新战略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只有在核心能力上实现突破,才能真正完成从“老牌日化”到“科技驱动的美妆健康集团”的蜕变。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战略定力比战略雄心更为重要。拉芳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赛道布局,而是对自己核心能力的清醒认知和持续深耕。唯有回归商业本质,在技术深度而非业务广度上建立竞争优势,才能在这场转型持久战中赢得最终胜利。
推荐阅读